
最近,美军的一项实验引发了外界的关注。美军将人工智能(AI)驱动的无人战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一起执行任务鑫耀证券,进行协同作战。这场演习被认为可能会对现代空战规则带来重大改变。随着美军公开了更多的详细计划,外界也看到了他们的一些小心思。
特伦特·麦克马伦少校曾亲自参与过这类训练,他表示,他多次与AI无人机搭档飞行,感叹这位“队友”的能力远超他的想象。他提到:“它的飞行速度和灵活性比人类飞行员快得多。”这番话可以从一些数据中得到验证。以XQ-58无人战机为例,这架无人机不仅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空战任务,还能和人类飞行员实时配合。尽管它的飞行轨迹没有像人类那样平滑,但其反应速度和动作的灵活性让人印象深刻。
展开剩余79%更值得一提的是,经过改装的F-16战机,在模拟空战中与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对抗时,AI驾驶的无人战机竟然没有落下风。在这样的演习中,座舱里的飞行员大多只是充当监督者的角色,只有在必要时才会接手操作。
美军之所以急于推进AI战机的研发,背后其实是军事竞争的现实需求。退役空军中将克林特·希诺特认为,未来如果与中国发生冲突鑫耀证券,很可能是在中国的近海进行作战,这意味着美军需要保持极高的击杀比率,可能需要达到10比1甚至20比1才能保持优势。因为一旦陷入这种局面,美军很难轻松获胜。在这种情况下,AI无人机成为了关键的解决方案。人类飞行员在空战中无法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,但AI可以迅速分析战场信息并作出决策。
另外,AI无人机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。与有人机相比,AI无人机的价格仅为后者的四分之一,一架价格大约在2000万到3000万美元之间。体型小巧,且无需考虑飞行员的安全问题,这使得美军能够大量部署无人机,降低了战术上的风险。
美军对AI战机的规划也非常雄心勃勃。空战司令部司令阿德里安·西班牙将军透露,到本世纪末,美军计划至少部署150架AI战机,最终目标是达到1000架,与有人机共同组成新的空中力量。这些AI战机不仅能用于空战任务,还将被派遣执行拦截任务,例如防御俄罗斯的轰炸机。西班牙将军明确表示:“派AI无人机拦截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的俄军机完全没问题。”
然而,尽管目标宏大,现实中却充满挑战。美军在推进类似的“复制者”计划时遇到不少技术问题。比如在演习中,无人机出现了发射失败、目标识别错误等情况,不同厂家的无人机还无法进行协同作战。要知道,“复制者”计划虽然集中资源进行研发,但依然因软件问题和可靠性不足而进展缓慢。如果要实现1000架AI战机的目标,首先需要解决这些技术瓶颈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俄军机曾对美军F-16进行危险机动,拦截任务一旦出现差错,可能会导致误击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谁来做出生死决策,成了一个关键问题。西班牙将军曾表示:“绝对不会让AI决定生死,必须由人类来做。”不过他也承认,现在的技术尚未成熟,AI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判断。退役中将希诺特则更为直言不讳,他认为,各国军队迟早会赋予机器更多的决策权,而美军目前正试验那些可以自主开火的AI平台。
虽然AI的智能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仍无法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共情与判断力。万一发生目标误判或程序故障,可能会引发意外冲突。因此,如何在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原则之间找到平衡,成了全球军事界的一个大问题。
麦克马伦少校表示,将AI无人机部署到高风险区域,避免让人类飞行员冒险,这在现实中是务实的选择。但从实验到实际应用,从技术突破到规则制定,美军面临的挑战仍然很多。实现1000架AI战机的目标,是否能够如愿,尚未可知。不过,要确保这些技术安全可靠,并制定相应的伦理规则,比什么都更为重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